2019-07-15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
2019年7月6日,第十九届COTA国际交通科技年会公共交通特邀论坛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本次特邀论坛由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中国智能交通协会青年专家委员会承办。特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国家ITS中心副主任汪林研究员、COTA前任主席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张瑜教授、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马万经教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智能公交行业重点实验室刘向龙副主任、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杨敏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国际合作处副处长翁剑成副教授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聘研究员马晓磊副教授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首先,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国家ITS中心副主任汪林研究员作为主持人宣布第十九届COTA国际交通科技年会—公共交通特邀论坛正式开始,汪主任着重介绍了出席论坛的各位演讲嘉宾。
COTA前任主席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张瑜教授介绍了《需求驱动的城市空中交通服务系统设计》,对城市空中交通的几个重要关键因素依次进行了阐述,进一步说明了出行需求生成和分析工具体系架构,并且针对现有的问题,使用建模分析数据从乘客角度提出改善空中交通服务的措施。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马万经教授介绍了《车辆网环境下的公交优先控制》,对车联网环境下公交优先控制目标、求解方法、模型效果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在公交专用道效果以及公交站点排队改善方面的应用。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智能公交行业重点实验室刘向龙副主任介绍了《中国发展MAAS的框架和路线图》,分别从什么是出行即服务、出行即服务在世界的发展进度以及在国内的发展进度如何三个方面来对MAAS进行阐述,并对中国国内出行即服务发展战略研究计划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精准掌握出行需求、提供多样化有竞争力的服务等具体措施建议。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杨敏教授介绍了《基于AFC和POI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影响因素挖掘》,展示了如何使用POI和AFC数据为轨道交通站点客流精细化特征挖掘建模提供新的途径,并融入建成环境与接驳特性变量为站点尺度的轨道交通设施资源配置提供量化分析基础。
北京工业大学国际合作处副处长翁剑成副教授介绍了《基于关联规则的公交换乘乘客稳定性识别与分类》,探讨了北京的地面公交信息化发展、公共交通个体出行特征提取、公共交通通勤出行者辨识以及公共交通出行稳定性分类等,基于公共交通多源数据感知、整合与关联匹配,提取个体乘客出行链,借助图谱可视化表达优势,构建公共交通个体知识图谱实现了出行特征准确刻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聘研究员马晓磊副教授介绍了《自动驾驶和人工驾驶混合交通的调度和容量联合优化》,主要分析了如何利用自动驾驶与人工驾驶混合交通的动态调度来解决目前在非高峰期公共交通利用率低,高峰期公共交通过于拥挤等问题。
来自国内外多所高校和行业的专家学者参与聆听了此场特邀论坛,论坛研讨的热点话题对促进我国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科技进步和学术交流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