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0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
8月11日-16日,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吴忠泽在协会副秘书长关积珍的陪同下,带领协会专家团一行18人赴包头、鄂尔多斯、乌海、银川四地,对我国西北地区智能交通建设情况进行考察调研。协会西北专家考察团由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吴忠泽、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秘书长关积珍、北京市公安局原副局长于春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马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系主任王军利、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孙正良、厦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副局长林祥兴、国家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交通安全主题召集人、浙大网新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勇、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TOCC)副主任张可、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李萌、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德忠、北京辰阳易通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举以及博康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高管等组成。考察期间,协会专家团分别对四地交警支队建设情况、城市规划及道路管理状况、交通信息使用情况等进行实地走访,并通过座谈交流的形式,为几个城市的智能交通建设提出许多合理化的建议。
本次考察以“智能交通系统如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为主题,主要对包头市和乌海市进行深入考察。包头市位于内蒙古中部,是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近几年,包头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紧紧围绕“保畅通、压事故、让人民群众更满意、实现新时期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跨越式新发展”的总体工作目标,以城市交通秩序管理为第一要务,综合运用“信号配时,争分夺秒;路口渠化,寸土必争;交通组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细化交通组织,渠化堵点乱点,科学均衡交通流量,“人管、物管、技管”三管结合,通过改变勤务模式,提高设施建设水平,将“科技强警”根植于交通管理工作实践,突出“扁平式指挥、精细化管理”模式,打造出实战性强、调度精准、反应快速、指挥便捷的现代化交通智能管理系统,连续两次被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西部地区唯一的实施“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实现了规范、科学、高效的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目标。8月11日-12日,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吴忠泽理事长带领协会专家团,集中对包头市九原大队二中队、东河区交警大队、勘查车装备、北郊大队一中队、新建车管所,支队执法记录仪平台、远程监控大厅、信号调度及停车管控平台、指挥大厅等进行实地考察。参观考察后,协会专家团认真听取了包头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的报告,就针对考察中发现的问题与支队进行充分地互动交流,并为包头市今后建立一个系统化、一体化的智能交通平台、努力打造具有包头特色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纷纷献计献策,提出了发展思路。
地处宁蒙陕甘经济区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中心区域的乌海市,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乌海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城市信息化建设,在成为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后,为适应社会管理创新和服务民生需要,2013年下半年,乌海市委、市政府整合全市服务热线资源、扩大数字城管覆盖范围、拓展社会化便民服务功能,组建了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主要承担数字化城市管理和非紧急求助服务职责,中心现有成员单位154家,已初步形成了集“12345市民服务热线、社会化便民服务和数字城管”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城市监督指挥体系。随着乌海市的快速发展,市区道路已远远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道路资源严重短缺,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压力与日俱增的现实条件下,2012年乌海市公安局组织全市相关部门赴北京、天津、山东等地考察后,制定了乌海市智能交通管控系统三年建设规划。乌海市智能交通管控系统于2013年4月开始建设,目前,勃湾区、乌达区、海南区、滨河新区电子警察、信号机联网控制、流量采集、交通诱导、公路测速系统等设备投入使用。8月13日-15日,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吴忠泽理事长带领协会专家团对乌海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以及勃湾区、滨河新区等智能交通系统及交通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参观后,专家们与乌海市公安局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专家团对乌海市的智能交通系统给予了肯定,一致认为乌海市是我国西北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和代表,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乌海市的智能交通建设执行力强、方向准确,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同时,也对乌海市加快智能交通系统管理、信号系统的更替;提高交通协调化管理水平;建立面向公众的交通信息化服务;发展智能公交等方面提出了希望和建议。
交通的发展是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与保证,对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贯彻“科教兴交”战略,是实现西部交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推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将会长期致力于解决长期困扰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的技术难题,打破制约西部交通发展的技术瓶颈,与地方政府一起依靠科技进步,坚持科技创新,共同促进西部交通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