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测试对抗生成及模拟目标物技术要求》

2025-09-04

标准编号

T/CITSA 72-2025

中文名称

智能驾驶测试对抗生成及模拟目标物技术要求

英文名称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ntelligent Driving Test Adversarial Generation and Simulation of Target Objects

提出单位

中汽智联技术有限公司

发布单位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

发布日期

2025-08-28

实施日期

2025-09-30

起草单位

中汽智联技术有限公司、湖南立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汽数据(天津)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中科晶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线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汽大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浙江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华行智途数字科技(长春)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主要起草人

张骁、吴俊、徐树杰、曹立波、刘畅、赵青才、赵帅、孙博华、王磊、于文尧、张庆余、徐智玉、张曦月、胡清华、韩亚洪、谢蓉、张蕊、翟洋、李茂莹、齐海政、邱洋迪、赵克刚、杨雄、董若霆、邓晶、杨果、邹宇、罗小锋、李金广、杨贵永、周嘉鑫、万亮亮、黄龙超、王亮平、李维光、丁彦辰、陈龙、吴小龙、赵辉、梁锦帮、李明、张栋林、董庆战、陈波、李洋、刘兰骏、谢业军、余天龙、宋琛、施佳能、宾仕博、岑霁霖、郑建明、孙殿喜、张新生、张惠林、刘燕、李亮、肖丹、王妍、龙腾、柏尚奇、方琳、刘云婷、吕宇星、王渤超、杨培明

标准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智能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及半/开放道路测试下对抗生成及模拟目标物的总体技术要求,并分别对每一个目标物的相关特性进行了具体的技术要求。本标准涵盖了对抗生成式目标物、夜间场景3D乘用车(带前大灯及后灯光源)目标物、遗留儿童目标物、目标物载体系统及用于泊车场景的墙体+消防栓目标物,并提供了各目标物的外形尺寸、反射特性、环境适应性及使用要求,直接服务于智能驾驶系统的实际测试需求。有效为智能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及开放道路测试中所使用的对抗生成及模拟目标物的设计、开发、生产提供重要支撑。

标准亮点

本标准紧密结合智能驾驶技术的最新发展,适应智能驾驶在复杂环境下多样化、个性化的测试需求,聚焦于对抗生成目标物和测试场景目标物。充分考虑了中国特有的道路交通条件和参与者特性,确保了测试目标物的科学性和适应性。为了评估智能驾驶感知系统在遭遇非标准目标物对抗性攻击时的鲁棒性和安全性,本标准创新提出了对抗生成式目标物,提供了其真实性与多样性平衡、可解释性、可控性与安全性、鲁棒性与欺骗迁移能力的总体要求。此外,标准还参考了国内外的新车评价规程,如C-ICAP、C-NCAP和E-NCAP,确保了与国际标准的兼容性。

查看

智能驾驶测试对抗生成及模拟目标物技术要求.pdf


返回列表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  2015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5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1号

图文未经许可,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严厉追究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二区7号楼10层

扫一扫 关注ITS世界

扫一扫 关注我们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  2015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5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1号

图文未经许可,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严厉追究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二区7号楼10层